一、形变强化(加工硬化)
1. 定义
材料屈服后,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
2. 机理
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运动时相互交割加剧,产生固定的割阶和位错缠结等障碍,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导致变形抗力增加,从而提高金属强度。
3. 规律
- 变形程度越大,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低。
- 强度与位错密度ρ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位错的伯氏矢量b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
4. 方法
冷变形,如冷压、滚压、喷丸等。
5. 例子
冷拔钢丝的强度可成倍增加。
6. 实际意义
优点:
- 是强化金属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无法通过热处理强化的材料。
- 使金属均匀变形,促进工件或半成品的成形,如冷拔钢丝、冲压成形。
- 提高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局部过载时因加工硬化停止变形。
缺点:
- 强度升高、塑性降低,增加继续变形的难度,需更大功率。
- 需进行再结晶退火以继续变形,增加生产成本。
二、固溶强化
1. 定义
随溶质原子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 机理
- 溶质原子使晶格发生畸变,阻碍滑移面上位错的运动。
- 位错线上的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增加运动阻力。
- 溶质原子在层错区的偏聚阻碍扩展位错的运动。
3. 规律
- 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金元素质量分数越大,强化作用越强。
-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化效果越显著。
- 间隙固溶体的强化作用大于置换固溶体。
-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强化作用越强。
4. 方法
合金化,即加入合金元素。
5. 例子
铜镍合金的强度高于纯铜和纯镍。
三、细晶强化
1. 定义
随晶粒尺寸减小,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均得到改善的现象称为细晶强化。
2. 机理
晶界对位错滑移的阻滞效应。位错无法直接穿越晶界,需在晶界处塞积大量位错引起应力集中,才能激发相邻晶粒的滑移。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强度越高。
3. 规律
根据霍尔-佩奇公式,晶粒平均直径d越小,屈服强度σs越高。
4. 方法
- 结晶过程中通过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及搅拌增加形核率。
- 冷变形金属通过控制变形度和退火温度细化晶粒。
- 通过正火、退火等热处理方法细化晶粒。
- 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新相抑制晶粒长大。
四、第二相强化
1. 定义
金属基体中存在其他相,通过这些相的存在提高金属强度的现象称为第二相强化。包括:
- 沉淀强化:通过相变热处理获得第二相。
- 弥散强化:通过粉末烧结或内氧化获得第二相。
2. 机理
位错运动时遇到第二相,需绕过或切过第二相,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材料强度。
3. 例子
钢中渗碳体的存在提高钢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