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动力疲劳计算

接结构动力疲劳计算

焊接结构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其疲劳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动力疲劳计算用于预测焊接结构在动态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疲劳计算的主要类型及原理

(一)静态(准静态)疲劳计算
通过确定静态有限元分析的载荷和约束,测量或预测载荷时间历程,利用线性叠加进行疲劳计算。

优点:计算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应力数据。
缺点:约束可能不理想,在特定频率下精度下降。

(二)瞬态分析

  1. 直接积分法:对整个系统运动方程积分,适用于非线性动力学问题,但计算成本高。

  2. 模态迭代法:缩减系统动力学特性为模态,求解速度快但限于线性问题。

  3. 模态叠加法:用模态叠加计算动力响应,考虑共振影响,可减少计算量。

(三)频域中疲劳分析
使用功率谱密度应力(PSD)计算疲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随机载荷的动力响应分析。

优点:计算快,可考虑共振,适用于设计早期分析。
缺点:基于一定假设前提。

焊接位置疲劳计算的特殊问题

(一)特殊困难
焊接位置应力计算难,应力集中影响大,疲劳寿命预测挑战大。

(二)常见计算方法

  1. 名义应力法:用远离焊接位置的应力计算。

  2. 结构应力法:提取焊接位置节点力和力矩,结合理论或经验公式计算。

  3. 等效结构应力法:使应力计算结果不受网格尺寸影响,提高疲劳仿真精度。

疲劳计算中的损伤计算

利用 FFT 分析频率响应,通过统计参数如迈纳损伤计算公式确定疲劳损伤和寿命。

(一)局部应力 - 应变法

分析结构细节局部应力和应变历程,结合材料 S - N 曲线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估算疲劳寿命,适用于高应变条件。

(二)能量法
基于能量耗散原理,通过计算能量耗散率结合循环应力 - 应变曲线预测疲劳寿命,考虑材料塑性变形和能量耗散特性。

(三)场强法
基于应力场强度概念,分析疲劳失效区域应力场强度历程,结合材料的 S - N 或 ε - N 曲线预测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

3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