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经济精度是机械加工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零件从设计至加工,经济性至关重要,因为经济效益是工厂存续的基础。加工精度等级应依据使用需求确定:航空航天零件要求高精度,而自行车零件则相对较低。零件成本与加工精度紧密相关。在机械加工中,7级精度已较高,6级、5级、4级则更为精密,且每提升一级精度,加工难度大幅增加。例如,7级精度可用普通机床实现,6级需磨床,5级需精密磨床或手工研磨,4级则更难。每提升一级精度,工序增多,高精度机床和技术工人需求增加,成本也大幅提升。
这就引出了加工经济精度的问题:即在特定使用场景下,选择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经济的加工精度。例如,自行车零件达到11级精度即足够,而5级虽更佳但成本高昂,11级可能仅需10元,5级则可能高达100元甚至更多,对工厂而言是成本浪费。
经济精度指的是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精度适宜的加工标准,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工艺规程的制定需考虑经济精度。图1展示了加工精度、不合格率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其中总费用最低的点即为最经济精度。
图1 加工精度、不合格率和经济性的关系
机械加工的经济精度,是指在常规生产条件下,零件表面尺寸与其基本尺寸偏差的平均值所能达到的经济合理的范围。不同机床在正常条件下能经济地实现的加工精度有所不同,这个范围即为其经济精度。表1和表2列出了部分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范围。